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(收集3篇)

时间:2024-07-23 来源:

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篇1

1毕节地区辣椒产业现状

1.1种植面积较大,经济效益较高

2010年全区辣椒种植面积41873.3hm2,是毕节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,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24.73%,全区辣椒总产量61.602万t,其中干椒产量24.6万t,辣椒总产值14.18亿元,占全区蔬菜总产值的27.75%,平均667m2产值2258.35元、纯收入1625.35元,总纯收入102088.1万元,是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效益的2~3倍,全区农民人均辣椒纯收入145.84元,占全区农民人均蔬菜收入的21.99%。辣椒制品销售额2.85亿元,其中出口创汇额达0.5亿元左右,辣椒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。

1.2地方品种选育取得突破,栽培方式多样

近几年来,毕节地区通过株选、果选、套袋等方式,开展大方皱椒、大方线椒、毕节线椒、黔西线椒、金椒1号、金椒2号、纳雍羊角椒7个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工作,其中大方皱椒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,大方线椒、毕节线椒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区试和复试;建立提纯复壮和良种扩繁面积9hm2,扩繁良种5034kg、供大田种植3353hm2,为示范项目大面积实施提供了良种支撑;并确定了一批适宜的美人椒、韩国单生理想32、黔椒3号、黔椒4号、遵椒1号、辣丰王等主栽杂交品种。同时,利用塑料大棚、小拱棚、地膜覆盖等保护地设施栽培措施,提早或延迟了辣椒的采收供应期,目前毕节地区鲜椒生产已基本能实现周年生产、周年供应,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辣椒生产的经济效益。

1.3示范推广力度加强,规范化种植进一步提高

根据毕节地区不同辣椒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、区域生态条件等因素,重点推广了辣椒肥球假植育苗移栽增产增效、宽窄行规范化移栽、测土配方施肥、无公害生产4项技术,通过培育壮苗、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、选用适宜宽窄行规范化移栽、推广使用辣椒专用肥、确保移栽成活率、改善田间通风透光、优化群体结构等措施,辣椒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。全区辣椒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平均667m2干椒产量达170.93kg,比常规种植667m2增产21.47kg,增产率14.36%;全区共认定辣椒无公害生产基地2933hm2,占全区辣椒种植面积的7%;认证辣椒无公害优质农产品1665t。2010年参与实施的《贵州特色辣椒优质丰产技术推广》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,主持实施的《毕节地区特色干椒高效栽培技术示范》项目获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,目前主持实施的科技项目还有《毕节地区地方名优辣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》。

1.4初步实现产业化开发、品牌化经营格局

目前,全区共有大方县黄泥塘、羊场,金沙县木孔、子等4个辣椒专业批发市场;现有毕节土老哥,金沙县冠香坊、富甲公司、隆喜公司,大方县曾三食品厂、群丰食品厂、响林食品厂、天椒公司、琼芳公司,织金县马师傅辣椒酱加工厂、徐氏麻辣脆食品厂和黔西县沁源风味食品厂等辣椒产品加工企业;毕节线椒、梨树线椒、鸭池辣椒、金沙“富甲”牌辣椒、大方“天椒”牌辣椒、大方“油沙河”牌辣椒、大方皱椒、双山辣椒、黄泥辣椒、纳雍“纳雍”牌线椒、黔西“红杜鹃”牌糟辣椒、“奢香夫人”、“毕节土老哥辣椒面”牌泡辣椒等被认证为辣椒优质农产品;有纳雍县新房乡长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、纳雍县阳长镇过路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、贵州大方惠民辣椒专业合作社、金沙县木孔辣椒专业协会等辣椒专业合作社(协会)21个。

2毕节地区辣椒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

2.1生产条件差,基础设施薄弱

同贵州省其他地区相似,毕节地区辣椒的种植同样受山地、干旱等自然条件的制约,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。规模较大的辣椒生产基地较少,很难发挥基地规模优势,多数基地缺少规范统一的晾晒、烘烤设施和必要的排灌、道路基础设施,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节地区辣椒产业的发展。

2.2栽培技术落后,生产管理粗放

辣椒栽培过程中不施肥、不防病、不管理、不重视、不规范的“五不现象”广泛存在。农民重茬耕作,随意性大,且不按科学规律施肥,全凭习惯管理,致使病虫为害和落花、落果现象严重,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。在辣椒采收季节,若遇上阴雨天,空气湿度大,因缺乏科学的干制技术和贮藏技术,大量辣椒发生霉变腐烂,以致商品率降低,严重影响了产业效益。

2.3品种退化严重,杂种化水平低

毕节地区已有400多年的辣椒栽培历史,所流传下来的栽培习惯使绝大部分椒农长期自种、自选、自留辣椒品种以及衍生品种,且连作现象十分普遍,加上不注重品种的提纯复壮,造成一些地方品种严重混杂与退化,其椒果参差不齐,商品性差,严重影响农民增收。同时,整个地区目前主要推广常规线椒品种干椒,缺乏适合本地特点的高产杂交种,经济效益偏低。

2.4产品加工欠发达,抵御风险能力弱

毕节辣椒加工企业尚处起步阶段,多数规模较小,生产设施较为简陋,产品开发能力弱,仍以传统产品为主,且多有雷同,档次较低,而深加工几乎为空白,致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,市场竞争力弱。目前,全区辣椒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10%左右,绝大部分辣椒是以干辣椒形式外销出口。同时,龙头加工企业少,对生产的带动能力较弱,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,企业与农户间只是传统而简单的买卖关系,未建立起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同享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抵御风险能力弱。

2.5营销网络不健全,年际效益波动大

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辣椒批发市场仅有大方县黄泥塘、羊场、金沙县木孔、子等少数几个,其余均是乡村小型集散市场,服务功能较弱。经营范围狭窄,大多以经营辣椒干为主,且缺乏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等服务,信息不灵,市场混乱。2010年干椒价格为24.0元/kg,甜椒价格为3.8元/kg;2008年干椒价格仅为4.5元/kg,甜椒价格仅为0.5元/kg,甚至卖不出去。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,加大了农民的投资风险,影响了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。

3促进毕节地区辣椒产业发展的对策

为推动毕节地区辣椒产业持续、稳定、健康、快速发展,必须在增加投入、良种选育和扩繁、种植和采后处理技术提升、基地建设和产业带构建、产品精深加工、品牌建设、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。

3.1集中有限资金,加强基地建设

辣椒是毕节地区的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,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,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,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,积极引导,搞好服务,真正把辣椒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。第一要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排灌和交通设施。第二要搞好宏观调控,协调农办、扶贫、水利、农业等部门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,捆绑使用,按照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的要求,建设一批高标准、规模化、规范化的辣椒生产基地。

3.2加大良种选育力度

充分发挥科研院所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人才技术优势,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针对不同的加工食品类型,如泡椒、糟辣椒、油辣椒、辣椒酱、辣椒粉等,开发专用的抗病、高产、优质、高效新品种,同时,把适合黔西北地区特点的皱皮、干鲜兼用型品种的选育作为主攻方向,抓好大方线椒、大方皱椒、毕节线椒等名优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,提高和恢复种性。建立地方特色品种选种园,根据不同品种特征特性,进行株选、果选,待其性状稳定后,再进行扩繁,并建立良种扩繁基地,实现辣椒种子生产专业化、种子质量标准化、种子供应商品化、品种杂种化,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和生产应用覆盖率,保障种源供给。

3.3规范种植,提升采后处理技术

做好种子处理和床土消毒,严格控制播种量,适当稀播,加强苗床管理,培育壮苗;推广营养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,合理密植;推广测土配方施肥,研制氮、磷、钾元素配比合理及硼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适当的辣椒专用肥料。加强病虫害特别是病毒病、炭疽病、疫病以及烟青虫等易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,实施规范化栽培,提高单产水平和优质产品比例。干辣椒生产中,要在果实全部变为深红,且近萼片的一端也变红后才采收。对于采摘的果实,在扎把时进行分级,将大小、长短差异不大的果实分级扎把、烘干,分级包装,分级销售,优质优价;改传统的明火干制为烤烟房干制,既能使新鲜辣椒迅速脱水,减少活细胞的呼吸消耗,以提高干辣椒产量,又能防止煤烟氟对辣椒的污染。

3.4因地制宜,搞好规划

根据不同辣椒产区的优势特点,兼顾国内外市场行情,选择最佳品种,统一规划,合理安排,分片轮作。主要在毕节、大方、黔西、金沙4个县市建立毕节地区干鲜兼用型辣椒产业带,在金沙县以朝天椒生产为主,其余各县市主要布局线椒类型品种;在纳雍、织金2个县发展鲜食型辣椒产业带,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美人椒、韩国辣椒等鲜椒生产。在大方县双山、响水、黄泥塘、鸡场、理化,黔西县谷里、城关、钟山、林泉,金沙县木孔、茶园、城关、沙土、官田、源村,毕节市梨树、小坝、海子街,纳雍县百兴镇、新房乡等地重点打造20个规模在333hm2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辣椒生产基地。

3.5加强企业扶持,完善市场联结

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,制定和完善土地征用、资金扶持、税费征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,吸引国内外资金、人才和技术,开发高科技含量辣椒制品,扶持、帮助加工企业谋发展,培植创建一批辣椒加工龙头企业,促进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壮大。在贵毕路沿线的几个主产区建立一个大型的辣椒批发市场,在主要基地建立辣椒集散市场,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流通网络,使基地与市场、农民与市场之间紧密联系,减少因产品流通不畅带来的风险。同时,支持、帮助建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,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,充分发挥农村中介组织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连接,按市场要求来组织生产,根据市场行情来组织销售,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网络,为生产提供全面、准确的需求信息服务。

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篇2

论文摘要从品种选择,苗床制作、管理,适时播种,适时定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辣椒高产栽培技术。

辣椒是湄潭县新南乡栽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,近年来,人们对种植辣椒的积极性相应的提高,种植面积逐年增加。通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,把辣椒种植建设成高产示范带,辐射带动周围群众,实现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将辣椒单产4500kg/hm2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。

1品种选择

根据湄潭县新南乡的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,把适应市场的高产优质品种定为用种目标,坚持区域布局,合理密植,以选用成熟期一致,抗逆性强,坐果率强,味道香辣的品种为主,如韩国辣椒,遵椒一、二、三号,朝天王等。

2苗床制作

2.1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,未种过茄科类作物的蔬菜地、玉米地等作苗床。苗土要细、面要平。

2.2苗床营养土配制每公顷大田约需要苗床地150m2,需腐熟渣肥或干猪粪3000kg、过磷酸钙30~45kg、硫酸钾15kg。苗床以1m×10m为1厢,每厢苗床拌入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.25kg与苗床土充分混合均匀。然后浇透清水,轻轻压平,再用细刀划成小营养块,每块长宽约5cm,每厢苗床可制4000块左右。

3播种管理

3.1浸种消毒选晴天晒种2~3d,种子用55℃的温水浸种,冷却后再浸泡5~6h,放入1000倍多菌录液中浸30min消毒,然后放在28~30℃的环境中催芽,待70%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。

3.2播种时间以2月上、中旬为宜,每块营养块土播1粒种子,播后用细土覆盖0.5~1cm厚,再覆盖薄膜,用土压紧四周,并搭小拱棚双层膜育苗。

3.3苗床管理育苗初期做好保温防冻,促进早出苗,出齐苗;中期合理调节温湿度,防止烧苗,立苗后,可揭除地膜;后期加强幼苗锻炼,防止徒长,遇高温时,白天可揭开拱棚,使四周通风。发生苗期病害时应立即喷药防治,可喷70%的甲基托布津或克病灵1000倍液防治苗期猝倒病、立枯病等。在移栽几天前逐渐揭去农膜炼苗。

4适时定植

4.1定植时间营养块土育苗移栽以4月中、下旬为宜。

4.2整地移栽选择未种过茄科类作物的田土栽培为宜,提倡辣椒与水稻、玉米轮作。提前10~15d整地,以1.33m开厢为宜,在厢面中间开浅沟(沟宽20cm、沟深10~17cm),沟内按每公顷施腐熟的有机肥2.25万~3万kg,露地栽培每公顷加辣椒专用肥600kg、硫酸锌45~60kg、硼肥7.5kg,混合然后覆土盖沟,待移栽。

4.3合理密植宽窄行移栽,双行单株定植,宽行66.66cm,窄行50cm左右,株距26.66cm左右,每公顷栽约6.45万窝,栽苗后及时淋清粪水定根,并用农药进行防虫。

5加强田间管理

5.1早施提苗肥椒苗定植成活后10~15d,每公顷用清粪水2.25万kg+尿素75kg提苗,以促根、茎、叶的生长。

5.2中耕除草定植成活后10~15d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,封行前进行第2次,除草应与化学除草相结合。芽前除草剂主要选择乙草胺,苗后除草剂主要选择金草克、盖草能、赛锄等,每公顷用药剂900~1200ml对水450~750kg喷雾,除草效果最佳。

5.3稳施花肥辣椒开花而果实尚不多时,每公顷用清粪水2.25万kg+复合肥300kg淋窝并喷施开花素叶面肥,以满足开花、分枝及结果的需要。

5.4重施果肥辣椒植株大量挂果时,因需肥量大,每公顷用清粪水2.25万kg+专用复混肥600kg淋窝,并喷施高钙磷酸二氢钾0.3%溶液+0.2%尿素叶面肥,在采收1~2次果后,每隔10d分别喷1次。

5.5病虫害防治认真贯彻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方针,以农业措施为基础,化学防治做保障,采取“抓住适期,主动出击,全面用药”的防治策略,减轻或控制辣椒病虫害的发生。化学防治时要注意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,以保证辣椒的品质,促进农民增产又增收。

6适时采收

辣椒可连续结果多次采收。一般在花凋谢20~25d后可采收青果。为了有利于上层多结果及果实膨大,提高产量,第1、2层果宜早采收。其他各层果宜果皮由皱转平、色泽由浅转深并光滑发亮时采收。采收盛期一般每隔3~5d采收1次。若以红果作为鲜菜食用的,宜在果实80%~90%红熟后采收;制干辣椒要待果实完全红熟后才采收。采收宜在晴天早上进行。

参考文献

[1]龙超荣.平衡施肥在辣椒种植中的增产效果[J].农技服务,2007,24(1):28-29.

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范文篇3

关键词辣椒;露地;栽培技术;内蒙古赤峰

中图分类号S641.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-5739(2013)18-0096-01

赤峰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,地理坐标为北纬40°07′10″~45°24′15″,东经116°21′07″~120°58′52″。东南与通辽市、辽宁省朝阳市相连,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接壤,西与锡林郭勒盟毗邻,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,年平均气温0~7℃。2012年,赤峰地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.67万hm2,占该地区耕种面积的10%。现总结赤峰北部地区露地辣椒丰产栽培技术,以供参考。

1品种选择

选择优质、高产、抗病、耐旱、适应性好的亨椒一号或亨椒新三号等优良辣椒品种。

2育苗

2.1种子处理

播前晒种1~2d,并用0.1%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,再捞入55℃水中,不断搅拌10~15min,待其自然冷却,浸种6~8h。将浸泡过的种子先搓去种皮上的黏液,再将种子用湿布包裹后放在温暖处催芽。催芽要用变温,即每天28~30℃控制16~18h,16~20℃控制6~8h,在催芽过程中应加强种子的翻动、搓洗,每天翻动2~3次。当80%以上种子露白时,把温度降低至10℃左右进行低温锻炼,准备播种。

2.2育苗基质选择

育苗基质选择应符合Q/320801BHN001—2005的规定,或用草灰、蛭石按照2∶1配比的基质。配制基质时,每1m3基质中加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(15-15-15)2.5kg,将肥料与基质拌匀,并加入一定量的清水,加水量以用手攥紧有水滴滴落为准。

2.3播种

育苗设施采用塑料大棚,加地膜覆盖。露地辣椒栽培育苗一般是在5月4日左右,根据气候条件可提前或推迟5~10d,苗龄一般在60d左右[1-2]。播种前,先将塑料大棚铲平,压实。再铺地膜1层,以防止苗床返碱,防除杂草。鉴于辣椒叶片开展度小,育成苗选用105孔穴盘,播种深度为1cm,每穴播种健康发芽种子1粒,播种后用基质覆盖,并抹平。将播好种子的穴盘整齐地摆入塑料大棚,每2排之间留一条50cm的作业路,然后喷水,使种子与基质充分接触(水从穴盘底孔渗出),使基质持水量达到200%以上,上面再覆盖地膜1层,边缘地带要及时喷水,以防止落干[3]。

2.4苗期管理

2.4.1温度管理。由于赤峰地区5月气温较低,在最初的5d内,可以不放风降温。当6~8d时要注意观察,有80%的种子顶土时,除去穴盘上覆盖的地膜,喷透水1次,保持白天温度25~30℃、夜间温度15~20℃。当白天气温高时,打开侧面通风口降温,同时配备遮阳网,以控制白天棚内温度。

2.4.2湿度管理。在保证棚内温度的情况下,尽量通风,降低棚内湿度,湿度应控制在70%以下[4-5]。

2.4.3水肥管理。保持育苗基质湿润,见干则浇,浇后放风排湿。一般每天早晚各浇1次,尽量浇匀。在三叶期、五叶期结合浇水喷施叶面肥。

2.4.4病害防治。幼苗病害主要有立枯病、猝倒病。可以通过增加光照、降低大棚空气湿度来预防。也可以喷施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绿亨一号3~4g/m2防治。

2.4.5炼苗。定植前7~10d开始炼苗,每天将苗床逐步大敞大晾,夜间逐渐少覆盖。定植前3~5d,撤去棚膜,使幼苗适应夜间低温。

3定植

5月中旬开始,打辣椒包。结合打包,施腐熟的有机肥15.0~22.5t/hm2、磷肥300kg/hm2、钙肥225kg/hm2。辣椒适宜密植,因密植而发生徒长的情况较少,同时合理密植后植株可及早封垄,能改善田间小气候,减轻病毒病,有利于提高辣椒早期产量和总产量。辣椒一般采用地膜覆盖,膜上种植2行,小行距为40cm,大行距为80cm,株距在27~30cm,栽植6.30万~6.75万株/hm2。辣椒采用育苗移栽方式种植,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移栽。移栽前结合苗期喷水,喷施绿亨一号3000~4000倍液1次,以防止移栽后出现立枯病。移栽后立即灌水,保证移栽成活率。移栽1周后视墒情及时浇水。

4田间管理

4.1中耕和水肥管理

辣椒定植缓苗后,及时中耕,全期中耕3次以上,间隔12d左右,中耕深度25~30cm,在中耕的同时,人工辅助把地膜边缘的杂草清除干净,以防止杂草与苗争水争肥。第2次中耕后,要进行追肥,施硫铵225kg/hm2然后浇水,也可以结合降水施尿素150kg/hm2。同时,结合中耕,到封垄时可追肥3~4次。中耕、追肥、浇水应紧密配合,以满足辣椒对土壤见干见湿的要求。

4.2冲施肥的管理

采收期,每采收1次,应结合浇水或降雨冲施硝酸钾150~300kg/hm2,以提高产量,增加产值。

4.3病虫害防治

4.3.1病害防治。防治疫病,可用50%绿亨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加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雾,或用三乙磷酸铝400倍液+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倍液叶面喷雾,每7~10d喷1次,连续2~3次。病毒病发病初期,可用盐酸吗啉胍药肥合剂600倍液+绿亨叶康1000倍液叶面喷施,或用2%宁南霉素水剂300倍液喷施。2种药物要交替使用,防止病毒产生抗性。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,喷洒75%百菌清500~600倍液、70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65%代森锌500倍液,每7~10d喷1次即可。同时,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,注意田间排水,及时清除病叶、病果,搞好通风透光,减轻病害发生[6-7]。炭疽病发病初期可喷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5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%代森锰锌(络合态)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,每10d喷1次,连续3次。同时,在降雨前后及时喷施氧化亚铜800倍液,以防止其他病害发生,每15d左右喷施叶面肥及微量元素1次,以利于植株的生长及防止各种缺素症。

4.3.2虫害防治。赤峰北部地区辣椒一般虫害较少。定植后,每月喷施绿亨亮鼎,或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次。

5采收

辣椒的青果、红果均可食用,采收时期和标准不十分严格,但果实充分长大后,要适时采收。尤其第1层果应适当早采,以促进植株生长和上部果实的发育,利于提高产量。

6参考文献

[1]李艳华,崔海花.唐山露地辣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[J].农技服务,2013(1):16.

[2]杨雪梅,谢琴淑.辣椒丰产栽培技术要点[J].农业科技与信息,2009(1):15.

[3]张存英.辣椒的露地丰产栽培技术[J].河北农机,2009(2):29.

[4]张阿宁,郑海棠.黄土高原露地辣椒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[J].西北园艺:蔬菜,2012(1):13-14.

[5]王学国,王秀峰,毛芙蓉.吉林省露地秋延后辣椒丰产栽培技术[J].辣椒杂志,2012(2):25-27.

【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(收集3篇) 】相关文章:

下雪日记[精选](整理5篇) 2024-07-13

[精选]开学日记(整理5篇) 2024-07-04

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(整理2篇) 2024-07-04

开学第一天日记精选(整理9篇) 2024-07-04

[精选]暑假旅游日记20(整理12篇) 2024-07-03

万圣节日记精选1(整理9篇) 2024-07-02

初二的日记精选1(整理9篇) 2024-07-01

辣椒的育苗和栽培技术(收集3篇) 2024-07-23

辣椒的栽培与管理技术(收集3篇) 2024-07-23

汉字历史的资料(收集3篇) 2024-07-23